1月26日,中国世界遗产2019年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的全套提名文件经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先生代表缔约国郑重签名之后,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正式致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予以提交。1月29日,全套文件送抵巴黎,由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接收。提交后,遗产申报工作马上全面转入遗址现场保护与展示工程,将于春节前提交全套方案。
图一 申报项目的全套提名文件
图二 世界遗产中心接收提名文件
该项目受到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项目提名文件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负责、陈同滨研究员主持,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编制,历时五年。文本编制期间,获得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多次组织指导和杭州市、余杭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及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等机构的国内著名考古专家的共同努力;并在遗产地政府的积极推进下,与国际考古界、遗产界多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高等级学术交流与沟通。
图三 良渚古城遗址及周边地形示意图
提名地由4片分布于同一缓冲区内的遗产区构成。价值研究依据最新考古成就,经由大量的国际、国内文明史与城市史研究,并与环太湖地区、东亚地区、世界早期文明等同类、同期的遗存进行对比分析,声明该遗产符合下列世界遗产标准:
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iii)。
图四 良渚古城遗址的分等级墓地-反山M12
图五 反山墓地M12出土的代表性玉琮与玉钺
图六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部分玉琮图
与此同时,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与外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藏礼于器”的规划特征;以及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工程的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在工程的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iv)。
图七 莫角山台地鸟瞰
图八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鸟瞰示意图(局部)
综上,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可实证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具有世界突出普遍价值,并具有中长期保护管理保障实,特提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交全世界予以保护。
本次提名文件的遗产价值研究过程,充分体现了考古学、规划史、水利史等多学科的集成创新成果,向世界举证了具有东亚文明特征的“早期国家”和“城市文明”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