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历史所负责编制的《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预审稿送达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顺利按照国际规则完成预审文件的提交,成果包括文本、地图、附件及数据光盘。
《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文件》预审稿成果图[左1为文本(含光盘),其他为附件]
该项目由遗产地政府于2013年委托历史所陈同滨研究员受理,其间项目组的工作不断随考古工作的深化而变更。至2016年,项目受习总书记直接批示“是见证中华文明5000年的圣地”,2017年正式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同年3月,遗产所在地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正式聘请陈同滨研究员为“良渚遗址申遗技术咨询总顾问”,负责整个申遗工作的学术和技术指导。按照国际规则,该项目须在今年9月提交预审文本,年底前完成管理规划;翌年2月1日前完成全部提名文件的提交。故在9月12日该项目预审稿已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良渚遗址的发现,揭示了长江流域早期文明先于黄河流域的文明进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为中华文明5000年的文明史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因此,本次预审稿的研究内容涉及了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的若干价值特征研究,在学术上具有长足的进展。
编撰期间,项目组不仅经历了艰辛、更是体验了艰难:由于考古工作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在原古城申报范围基本确定之后,突然于3月确认城外存有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遗址,基于其与古城具有不可分割的重大价值,旋即被决定列入遗产申报范围。遗产区面积由原先的9平方公里扩增到14平方公里,环境整治与价值研究的工作量提升近倍。在国际项目的时间严格限定条件下,项目组因此压力陡增,在水利专业的专项研究尚未能满足申报进度要求的情况下, 历史所项目组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市规划院项目组同心协力,投入大量精力开展现场考察与历史环境地形地貌技术分析,为遗产区的界定与及时提交预审文件奠定了保障。在历经四个月的集中编写和竭尽全力的冲刺后,预审文件如期交付,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动作”(最终的文件将在11月联合国专家回复预审意见后修改确定)。
《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文件》预审稿图纸(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