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要闻 首页 > - > - 本所要闻

中欧建筑考古国际研讨会分论坛暨中国建筑设计院科技委建筑遗产分委会系列讲座成功举办[2016-05-19]

中欧建筑考古国际研讨会分论坛暨中国建筑设计院科技委建筑遗产分委会系列讲座《土耳其古典城市萨加拉索斯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展示》(SAGALASSOS: HOW TO SURVEY, EXCAVATE, CONSERVE, RESTORE (ANASTYLOSIS), PROTECT, PRESENT AND VALIDATE (LOCALLY AND REGIONALLY) A WELL-PRESERVED CLASSICAL CITY IN SOUTHWEST TURKEY)于2016年5月14日晚在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力军主持,邀请了鲁汶大学考古系威尔肯斯教授(Marc Waelkens)和建筑系高曼士教授(Thomas Coomans)担任演讲嘉宾。

威尔肯斯教授进行的名为《土耳其古典城市萨加拉索斯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展示》的主题演讲,内容概要如下:
萨加拉索斯遗址位于土耳其西南部,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因而保存非常好。正式发掘之前,威尔肯斯教授的团队进行了长达5年的地面收集和调查工作,他们运用了诸如探地雷达等技术来分析地下遗迹的分布和性质。因而在正式发掘之前,团队已经分析出了整个遗址的结构、格局和各部分的功能,如道路、窑址、灰坑、行政中心等,以及沟通喷泉的地下引水渠。
基于上述已有研究,进行正式发掘后,他主要介绍了遗址的保护工作,特别是针对砖石墙体、马赛克地面、雕塑等的具体发掘及保护方法。在这些实践中,他不断强调对于不同时期的叠压关系要予以保留,因为任何细节都保留着很多的历史信息。如一处精美的马赛克地面上的裂隙和残缺也记录了很多关于改建、地震、异族破坏等的各类历史信息。再如浴池中的遗迹显示了哈德良时期皇室雕像为何被放在浴场背面房间供奉,以及之后它们被其他文明移动、烧毁的历史信息。
由于萨加拉索斯遗址保存非常好,有些建筑的构件基本还散落在周围地面,通过逐层记录、发掘和跨学科合作,可以把废墟中的建筑借助3D重建技术在图纸上复原。当构件遗存达到建筑整体的85%以上时,才可进行原物归位的复原,复原中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不做其他多余的干涉。另外,有些喷泉因为有不同时期的叠压信息而不能复原,但借助3D复原有助于我们理解同一建筑在不同时期的样子。遗址研究中还采用了可视性分析,通过视线分析研究建筑多次修建所遗留的信息以及城市布局中重要建筑的位置;采用高程分析,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运输方式等进行研究。在资金足够的复原项目中,训练当地工匠采用传统技艺进行可识别性修复。甚至一些建筑不仅复原了建筑本身,还复原了其功能,如喷泉利用原有水渠恢复了水流,威尔肯斯教授认为水是喷泉类建筑重要的一部分,用来反射建筑的形象。在演讲中,他结合4个具体案例(喷泉屋、英雄祠、安东尼中期的罗马式建筑、广场上的立柱和拱门)对上述方法进行阐释。
在公众参与方面,研究者积极和公众沟通,引导他们参与以获得遗产价值的认同和激发荣誉感,因而该遗址仅有5个保安却从未发生过盗窃案件。遗址周围的景观也得到了保护,说服当地禁止一些开发活动。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威尔肯斯教授还在世界各地进行宣传与募款,为了让捐赠者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还为此举办展览以反馈遗址保护进程。遗址管理利用方面,管理用房藏在遗址中,设计了不同的路线,让观众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遗址可持续发展方面,团队试图说服居民不要搬离,参与遗址的保护,为此定期访问居民、参观者,平衡他们的需求。对于当地物产的开发、当地旅游的发展,都让居民参与,并组织可持续的旅游项目,如山地徒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