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时间:2012年1月~2018年9月
项目类型: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咨询
项目主持:陈同滨
项目成员:刘翔宇、李敏、袁守愚、王琳峰、韩博雅、袁怡雅、王旭、于文洪、任洁、郭辛欣
获奖情况:2018年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项目介绍:
良渚古城遗址(约3300-2300BC)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提名遗产由4个片区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城址区。良渚古城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以建造于约3300-2300BC间的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以玉器为主的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同时揭示了这个早期国家在城市文明方面所创造的“藏礼于城” 和“湿地营城”的规划特征,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申报项目获习总书记专门批示:“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自此,项目受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支持,2016年正式列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新的考古发现也不断受国际学术界重视与高度评价。2016年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教授专门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是“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的社会”。(2018年10月)
建筑历史研究所早在2000年即受遗产地委托编制《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4年形成初稿、局部实施,2013年获政府公布、全面实施;在此基础上,2012年受理编制申报世遗的《“良渚古城遗址“》全套提名文件与《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2016年后,项目组在遗产地与各级相关政府与考古学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展开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特别是东亚文明的判定标准研究,2017年9月向UNESCO世界遗产中心提交预审文本、2018年1月提交全套提名文件、3月通过提名文件格式审查;8月完成遗址现场指导与相关工程设计、实施;9月全力配合遗产地完成国际专家的现场验收。该项目已于201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