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首页 > - > - 甘肃

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2014-07-09]

 

项目类型: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项目主持:陈同滨
项目成员:傅晶、李琛、赵云、王力军、吴东、于文洪、钟彦华、蔡超、韩淑兰
合作单位: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敦煌研究院
编制时间:2003年9月~2006年2月

获奖情况: 2006年度院优秀设计(规划专业)一等奖、2007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及文物保护规划”奖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的佛教艺术遗存,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我国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综合历史信息含量最丰富的、中华民族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之一。


该项目的规划范围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及其环境关联地带,总面积1310km2;规划对象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莫高窟洞窟、壁画、塑像、文物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相关的历史环境要素。


该项目开设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在我国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技术上具有显著的创新价值和示范意义,规划编制工作遵循《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要求,充分引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规划理念、编制体例、编制内容和规划技术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示范意义:(1)创新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编制体系;(2)创新包含遗产本体与环境整体的遗产构成分析体系、完善保护的“完整性”;(3)创新以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为评估标准的现状评估体系、为规划对策奠定可量化的、系统的科学依据;(4)创新保护、利用、管理、研究分类专项保护规划对策体系;(5)创新遗产保护功能规划分区理论;(6)创新窟区建设强度控制、游客服务等一系列遗产利用规划策略,谋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程度。


该项目作为我国第一项国际合作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项目,不仅在石窟类文物保护规划技术上具有系统的示范意义和显著的创新价值,而且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国际标准引入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例,被列为我国推广《中国文物保护准则》、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培训的示范案例。


2006年5月6~15日该项目在由国家文物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研讨会(澳大利亚亚瑟港-中国敦煌莫高窟)”上,作为主要文物保护规划案例进行介绍推广。研讨和培训人员包括国家文物局的管理部门、中国文物研究所以及全国各省文物保护设计单位、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共20余名管理和专业技术负责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的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此外,该项目曾在2005-2007年间多次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各类全国文物局长班、全国古建筑设计所长班和全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技术培训班上作为文物保护规划示范案例进行介绍推广。